2024年4月26日是第17个“全国疟疾日”,今年“全国疟疾日”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“防止疟疾再传播,持续巩固消除成果”,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,持续推动落实各项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策略措施,才能继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。如果您有出国旅行、务工和学习的计划,或者身边有从国外回来的亲朋好友,快来学习一些关于疟疾的小知识吧。
1.什么是疟疾?
疟疾在民间有很多名字,“打摆子”、“寒热病”都是它的别名,古时候在南方还被称为“瘴气”,其实是一种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寄生虫病,以前在我国夏季和秋季最为常见。根据感染疟原虫的种类不同,常见的为间日疟、恶性疟、三日疟和卵型疟四种,此外,诺氏疟原虫也能感染人体,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是间日疟和恶性疟。
2.哪里有感染风险?
国外疟疾疫情分布非常广泛,主要为东南亚、南亚次大陆、阿拉伯半岛、整个非洲、中美与南美大部。
3.患者是如何被感染的?
疟疾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。按蚊叮吸患者(或无症状感染者)的血液而携带疟原虫,再叮咬健康人时造成传播,传播严重程度取决于虫种、病媒、人类宿主和环境等有关因素。输入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、使用被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也可传播疟疾。疟原虫也可经胎盘传给胎儿,但较少见。
目前我国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疟疾,临床症状多不典型,与感冒症状多有相似。
输入性疟疾中3/4以上病例感染的是恶性疟原虫,如不及时治疗,很容易发展成重症疟疾,以脑型疟多见,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异常,出现重度贫血、低血糖、高原虫血症,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代谢性酸中毒、肾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等临床表现和并发症。如若治疗不当,甚至会导致死亡。
4.感染了疟疾会出现哪些症状?
疟疾是一种急性发热疾病。感染者一般会在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7天或7天之后(一般是10-15天)出现症状。
最初症状(发热、头痛、寒战和呕吐)可能较轻,并因此而难以发现是疟疾。
发热呈周期性发作,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,发作时依次出现发冷、发热、出汗等症状,其后体温恢复正常,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。
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;具有发冷、发热、出汗等症状,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。
5.得了疟疾可能的后果?
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疗,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,并且可能会致命。患有严重疟疾的儿童常常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病症:
①严重贫血;
②与代谢性酸中毒相关的呼吸窘迫;
③脑型疟。
成人也可能出现多脏器病症。
6.哪些人更容易感染疟疾?
人群对疟原虫普遍易感,而且治愈后可再次感染。因工作、旅游、经商等原因需前往疟疾流行区,应提高警惕,避免感染疟疾。
7.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疟疾?
(1)是否有疟疾流行区居住、生活史;
(2)是否出现发冷、发热、出汗、疲倦等症状(类似感冒)。
回国后或在边境地区返回后若出现发热、发冷、乏力、腹泻等疑似疟疾症状时,需及时就诊,并告知医生相关的疟疾流行区旅居史,以提高诊断的及时性,减少误诊和漏诊。如医院不具备相关检测能力,可联系当地疾控机构。
8.得了疟疾能治愈吗?
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。早期诊断和治疗将缩短病情,并避免死亡,还有助于减少疟疾传播。
确诊疟疾后需按医嘱全程、足量服用抗疟药物,否则易造成病情延误。不规范的治疗可能造成患者的再次发病,治疗不及时有可能造成患者病情延误,甚至危及生命。
重点提示:对于疟疾患者,国家免费提供基本治疗药品,得了疟疾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。
9.听说我国已经是无疟国家了,为什么还要关注疟疾?
中国已在2021年被世卫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。由于人员的跨境流动,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疟疾病例输入。我国境内有24个省份(其中就包括我们辽宁省)有疟疾传播的媒介-按蚊,所以一旦在蚊虫活跃季节有输入病例,蚊子在叮咬疟疾患者后,疟原虫进入蚊子体内,发育成可以感染人的状态,蚊子再叮咬健康人,就把疟原虫传播出去了,从而导致被叮咬的人感染。
10.预防疟疾的有效方法?
防蚊、灭蚊、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方法。
(1)若需要到郊外或森林,尽量避免在晨早或黄昏时按蚊活跃期间。
(2)穿着浅色长袖衣服、长裤、帽子,减少皮肤外露。
(3)房屋安装纱门、纱窗。
(4)使用蚊帐、蚊香等灭蚊措施。
(5)外出时使用驱蚊水,出汗后需要再次涂上。
(6)在室内可将灭蚊剂喷在房间的墙壁。
附件下载: